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州市聚焦产业强市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 信息来源:市政府
  • 发布日期:2021-06-08 10:03
  • 浏览次数:

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泰州市聚焦产业强市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已经市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5月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泰州市聚焦产业强市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体系

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紧扣市委市政府产业强市战略部署,聚焦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加快创新资源集聚,聚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载体平台运营质效,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打造崛起中部的产业增长极提供科技支撑。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深度融合且高效互动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基本形成,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日益凸显。

1.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到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7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数占比达7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6.5%,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7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7%,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3%,努力建成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策源地、世界级高技术船舶产业创新集聚区。

2.创新企业集群持续壮大。到2023年,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高新技术企业1800家、瞪羚企业35家,力争入选省百强创新型企业8家,新增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450家。

3.科技创新载体健康发展。到2023年,建成龙头企业、社会资本、人才团队混合所有制新型研发机构20家,实现重点产业链全覆盖。争创全国疫苗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成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35家、众创空间40家,省级企业研发机构450家,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90%以上。

4.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到2023年,突破关键核心技术50项,实施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50项,达成科技合作项目1000项,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水平明显提升。

二、主要任务

聚焦做大做强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科学布局创新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载体平台承载力,掌握一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一批具有牵动性、集成性和标志性的成果,增创泰州产业发展新优势。

1.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以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为核心区,以扬子江药业、济川药业、苏中药业等龙头骨干企业为牵引,大力提升扬子江药业药物制剂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疫苗产业创新中心、中国医药城疫苗工程中心、ICGEB-中国区域研究中心等载体平台的支撑能力。生物医药领域,统筹推进化学药、生物药、疫苗、中药等研发、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打造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推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建成全国一流的疫苗和抗体药集聚区,领跑全国特医食品产业。新型医疗器械领域,坚持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方向,重点发展POCT床边快速诊疗、分子诊断、基因芯片、肿瘤早期诊断、药物作用靶点测试等领域的设备及试剂,大力发展PET-MR等高性能影像、数字化可穿戴及远程诊疗等设备。

2.高端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集群。汽车及零部件领域,以泰州汽车科技产业园为依托,以长城汽车为牵引,以太平洋精锻、林海动力、罡阳股份等零部件骨干企业为重点,大力提升太平洋精锻、林海动力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华达汽车、新程汽车省级研发中心等载体平台的支撑能力,瞄准汽车“智能化、轻量化、绿色化、网联化”发展趋势,突破整车综合控制系统、高性能低成本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建成整车带动、关键零部件支撑、技术创新引领的先进汽车产业集群。新能源领域,以泰州新能源产业园、姜堰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园区为依托,以隆基乐叶、中来光电等龙头骨干企业为牵引,大力提升双登集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春兰清洁能源研究院省级重点实验室等载体平台的支撑能力,以“第三代光伏发电技术”为战略方向,鼓励发展N型高效光伏电池等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晶硅电池,重点突破钙钛矿电池及钙钛矿晶硅集成电池的核心关键技术、高效能风力发电机组关键零部件自主设计和制造技术、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等,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能源特色产业集群。高技术船舶领域,以靖江、泰兴、高港等沿江板块为依托,以新时代造船、新扬子造船、扬子鑫福等龙头骨干企业为牵引,大力提升扬子江船业技术中心、亚星锚链国家级技术中心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等载体平台的支撑能力,进一步深化与中船708研究所、德国汉堡水池等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的科技合作,建设“科创飞地”,着力突破超级节能环保船舶、智能船舶、大型LNG双燃料动力船舶、海上作业保障装备等相关技术,建立船舶配套产品全球化服务体系,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船舶出口基地。

3.化工及新材料产业集群。精细化工领域,以泰兴经济开发区为依托,以新浦化学、爱森(中国)絮凝剂等世界500强企业为牵引,加快精细化工产业研究院等载体平台建设,加速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和中试基地建设进程,主要突破氢气、氯气、乙烯、丙烯等化学品的深加工技术,重点开展新型高分子材料、氟材料、电子化学品等新材料的研发,推动基础化工向高端精细化学品方向发展,打造世界级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基地。石油化工领域,以滨江工业园区为依托,以中海油气(泰州)有限公司为牵引,大力提升中海油润滑油研发中心、泰州科聚新材料研究院等载体平台的支撑能力,推动石油化工产业向高端润滑油、高端聚烯烃方向发展,重点在特种油、茂金属三元共聚等领域加强技术攻关,建立特色鲜明、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石油化工创新体系,建成炼化、衍生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石化产业基地。

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深度融合,布局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重点举措

1.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进一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优质创新资源向创新型企业集聚。育强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产业链龙头(标杆)企业创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引领产业链企业协同创新。支持在国内创新资源富集地区建设研发中心,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重大成果转移转化。支持通过投资、并购建立海外研发中心,融入国际研发分工,参与技术标准制定,提升企业创新国际化能力。制定支持科技创新头部企业创新创优政策,强化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个性化供给,促进创新型领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创新发展步伐。每年龙头(标杆)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6%,力争入选省创新型百强企业2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聚焦产业链科技型中小企业,以企业创新能力评估结果为依据,实施目标化、过程化、差别化“小升高”培育工程。支持建设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加快集聚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开展工程化研究与开发,助其加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快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每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0家、瞪羚企业10家、潜在独角兽和独角兽企业1-2家,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0.5%。孵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社会力量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完善创业辅导、研发设计、试验测试、投融资、市场营销等服务功能。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管理制度,实施孵育计划,助推初创企业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发展,鼓励引进培养创新人才,完善知识产权制度,采取联合出资、共同委托等方式开展合作研发,逐步向科技型企业发展,每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牵头部门:市科技局,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自然资源规划局、应急管理局、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地方金融监管局、税务局、人才办,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以下责任单位均包含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不再列出)

2.实施创新平台和载体高质量发展行动。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创新载体建设体制机制改革,使各类科技创新载体功能定位准确、运营管理顺畅、作用发挥明显。推进新型研发机构改革发展。锚定“一产业一高端研发平台”目标,制定推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探索通过市、市(区)联动成立创投基金、研发设备融资租赁、政府股权回购等金融手段,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相结合的方式,加快现有研发机构改革,新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市级层面强化统筹安排,指导相关市(区)与合作高校院所、人才团队深化合作内涵,“一院一策”推进重大研发载体市场化改革。成立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围绕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核心创新链节点,联合市(区)引进大院大所人才团队,建设有关专业技术研究所。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鼓励重点园区引导产业链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人才团队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到2023年,全市新型研发机构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000件,转化高价值科技成果300项。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化发展。采取“以点带面、批次推进”的方法,实施国有(公办)孵化器改革,鼓励市场主体自建或者参与建设专业化孵化器,实现重点园区孵化器全覆盖。推行孵化器绩效量化积分管理,开展星级评定。到2023年,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创业载体10家,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推动高新区特色创新发展。进一步推进泰州医药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开展市场化、去行政化改革,突出主责主业,强化科技创新职能;建立科技项目申报会商绿色通道,优先推荐企业上争国家、省级科技项目;支持布局创新核心区,吸引高校院所、研发平台、企业研发总部等各类创新资源落户,形成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高度集聚的标志性区域;支持建设中国(泰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组建省医药健康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市生物制品检验检测平台。到2023年,泰州医药高新区力争进入全国高新区前50强。支持泰兴高新区、兴化高新区建设成为高端化创新创业示范区、金属新材料特色发展试验区。推动姜堰高新区、靖江城北工业园区、泰州新能源产业园争创省级高新区。(牵头部门:市科技局,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自然资源规划局、应急管理局、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税务局)

3.实施“揭榜挂帅”“协同攻关”行动。建立“揭榜挂帅”攻关机制,改革科技项目管理模式,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提高科研攻关效率。推行产业技术创新“揭榜挂帅”。以产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梳理形成产业紧缺技术、替代进口技术等“卡脖子”技术清单,增设市“揭榜挂帅”重点科技项目,采取“政府发榜,企业或者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团队及个人揭榜”的方法,实施“揭榜挂帅”攻关。推行企业技术需求“协同攻关”。建立健全技术需求常态化征集、对接、服务机制,形成企业技术需求、创新人才需求、对接科研院所需求清单;准确分析企业创新需求侧与供给侧的耦合度,市、市(区)、开发区(园区)分别按照重点产业链共性需求、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个性化需求,采取“政府支持、企业发榜、高校院所揭榜”的形式,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每年解决技术难题100项。(牵头部门:市科技局,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场监管局)

4.实施科技人才强链强企行动。围绕“创新链”完善“人才链”,按照“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的思路,加快集聚产业人才。建设“人才特区”。支持泰州医药高新区建设“人才特区”,打造人才家园,探索实施专项政策,深化生物医药“113人才计划”改革,针对引进创业人才项目所处阶段分别给予创业启动资金、产业成长奖励、研发经费与设备购置补助等,加快形成产业人才发展高地。围绕产业引才。聚焦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新发展,针对产业链的堵点、难点,突出企业引才主体作用,联动推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支持企业高薪揽才、个性引才、柔性引才。深入实施省、市“双创人才计划”,扩大产业人才支持覆盖面。提升服务品质。建立凤城英才服务联盟,推行“一站受理、集中办理、专员服务、全程跟踪”的人才服务模式。实施“人才安居”保障工程,鼓励市(区)、开发区(园区)利用自有存量土地,建设人才公寓或公共租赁住房。(牵头部门:市人才办,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自然资源规划局、行政审批局)

5.实施科技金融催化行动。围绕“创新链”打造“资金链”,建立科技项目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科技型企业从初创期到成熟期的全过程科技金融体系。探索创新创业投资服务机制。引进和设立市级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和天使投资基金,成立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各类创新创业主体。支持开发区(园区)、科技创新载体发起设立专业性的天使基金。探索建立科技保险风险补偿机制。支持保险机构针对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风险,创新科技保险产品,对科技保险保费赔付给予适当补偿。探索创新科技信贷服务模式。建立科技金融风险补偿资金池稳定增长机制,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大力推广“苏科贷”业务,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鼓励金融机构以产业链核心企业为依托,探索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为产业链上企业提供综合服务。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支持成熟型高新技术企业开展非上市公司股权融资、产权交易,支持有条件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等。启动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计划,鼓励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力争每年上市2-3家科技型企业。(牵头部门: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责任部门:市科技局、财政局、人行泰州中支、泰州银保监分局、金控集团)

6.实施科技服务助力行动。围绕“创新链”优化“服务链”,以科技创新服务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拓展创新服务内涵,丰富创新服务手段,提升创新服务效能。强化科技服务机构建设。以中国医药城省医药研发科技服务特色基地为核心,建设区域性科技市场等科技创新服务综合体,集聚一批研发设计、技术交易、科技咨询、检验检测等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引导重点园区结合特色产业创新发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建设一批市场化运行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强化知识产权服务。加快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建设,布局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关键核心专利,强化重点产业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以“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为核心,推动组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引导上下游企业构建专利池,推行专利标准融合创新试点,推动关键共性技术专利转化为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强化标准质量建设服务。积极培育质量先进示范标杆,树立一批产品质量标杆、品牌培育示范,开展对标活动。完善品牌培育规划,指导企业制定商标战略和商标管理制度,创建一批名牌产品、品牌企业(商标、商号)和品牌产业。推动企业积极主导、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的研制,鼓励企业承担标准化技术组织工作,在重要产品领域推动企业标准主动对标国际标准、提档升级。(牵头部门:市科技局、市场监管局,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自然资源规划局、应急管理局、行政审批局)

四、工作机制

1.健全科技创新组织体系。设立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工作,负责本方案的组织实施,形成年度科技创新重点任务清单,确保各项任务高质量、高效率推进。聘请高校院所专家教授、优秀创新型企业家、知名投资人等,组建市科技创新战略咨询委员会,设立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新发展首席专家和促进机构,建立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提高科技创新决策科学性。

2.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坚持把科技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确保财政科技投入逐年稳定增长,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成果转化、载体平台建设、创新资源集聚等。建立健全科技领域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提高投入决策的准确性和资金使用效率。

3.优化科技创新考评监测。确立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为核心的考核导向,优化科技创新考核内容和权重。健全创新能力指数评价体系,开展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新能力分析评价,定期发布评价报告,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4.大力弘扬创新精神。积极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激励和引导全市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鼓励和支持企业家成为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加大对创新型企业和企业家等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讲好泰州创新故事,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社会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